摘     要

太原市南峪矿区地处沁水煤田西北边缘,是山西省重要的煤矿开采区。煤田总体上为一个东翼宽缓、西翼陡倾的向斜形态。在燕山期构造运动作用下,西山煤田脱离了沁水煤田且形成了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

本文选取了太原西山煤田南峪矿区周围约30km2范围的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及野外实地考察,查明可区内构造形态特征。区内总体构造组合为褶皱—断层组合,共发现6条正断层,向斜(枢纽)5条,背斜(枢纽)4条,断层和褶皱枢纽走向为北东、北北东向。其中,S1、S2、S3、S4、S5、A1、A2、A3、A4为区内一级构造,断层F1、F2、F4、F5为区内二级构造。褶皱整体相对宽缓,两翼倾角较小,其中S3在向斜构造中枢纽延伸最长,长度约4.75km。A3在背斜构造中枢纽延伸最长,贯穿整个研究区,长度约5.75km。F1、F2贯穿整个研究区,断距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F4在西南方向与边山断裂相交,向东北方向断距逐渐减小直至尖灭;F5在西南方向与边山断裂相交,向东北方向断距逐渐增大,延伸出研究区之外。

陷落柱是太原西山煤田普遍发育的一种隐伏地质现象,同时是一种导水、导气构造。它对煤矿开采构成很大的威胁。华北地区下伏巨厚灰岩层是形成陷落的物质条件,灰岩在地下水强烈的侵蚀和溶蚀下,形成连通的岩溶网络,在其他干扰因素(如重力、地震活动等)导致上覆岩层垮塌形成陷落柱。故查明地表揭露陷落柱空间分布规律即可对煤矿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同时对瓦斯突出和突水进行预警。

本次野外考察共计发现地表揭露柱19个,且从分布规律来看,陷落柱在向斜核部集中发育。

关键词:1、太原西山煤田  2、断裂构造 3、褶皱构造  4、陷落柱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本区构造研究现状……………………………. 2

(三)存在问题…………………………………… 4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4

(五)工作量…………………………………….. 7

二、  区域地质背景………………………………….. 8

(一)太原西山煤田简介……………………………. 8

(二)南峪区域地质概况…………………………… 11

三、  研究区地表构造形态学分析……………………….. 14

(一)野外构造露头剖面分析………………………… 14

(二)陷落柱……………………………………. 36

四、  结论与建议…………………………………… 50

(一)结论……………………………………… 50

(二)对今后研究工作建议…………………………. 50

致谢…………………………………………….. 51

参考文献…………………………………………. 5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