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论文摘要
一、宗教的作用 …………………………………………………………………… 1
二、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 ……………………………………………… 2
三、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 2
四、鼓励宗教信仰者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 3
结论 …………………………………………………………………………………… 4
主要参考文献 ………………………………………………………………………… 4
论文摘要
“和谐”是指事物配合得适当和均衡。如音调和谐、舞姿优美;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和谐的气氛等等。和谐在哲学上被称为“和揩原理”,又叫作“和合”,这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和谐”的另外一种表达就是“共生共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没有强烈的排它意识,“和为贵”、“兼相爱”、“仁爱忠恕”、“和而不同”是其一贯的主张。所以谈“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就其主要的来说,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学说。这一学说的基本点是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类的现实物质力量来实现其社会理想。这是它与宗教的最大差异。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概括,一切宗教都不过是与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一方面,宗教所寻求的社会理想是虚幻的;另一方面宗教所赖以实现实一虚幻理想的力量也是虚幻的。所以,马克思才说宗教“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因此,宗教和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二者的理想基础和实践过程存在着不容调知的差别。那么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影响呢?